
秋分之后,风物轮转。
天更高,云更淡,正是蟹肥菊黄、万物丰饶的时节。老饕们早已跃跃欲试,去尝遍那酝酿了一整个夏天的丰腴秋味。
从山野到水边,从枝头到江里,风物轮转的密码,就藏在一口接一口的时令之味中。板栗的甜糯、江鲜的鲜肥、暖心暖胃的烟火气……此刻,萧山的街头巷尾,这些时令美食的诱人香气弥漫。
什么才是萧山最地道、最应景的秋日滋味?走,跟着小布一同去寻味~
柿映秋红·点秋霜
若说秋日里最浓烈的一抹颜色,必定属于枝头那盏盏红灯——柿子。临浦镇横一村梅里自然村的柿林已披上秋装,一颗颗饱满的“小灯笼”挂满枝头,也点亮了萧山的山野田间。
展开剩余82%梅里的柿子多是方顶柿,方正、个头大,一般需要炝过才能吃。另一种柿子是团柿,比方顶柿小,却更为圆润,颜色红火。熟透的柿子软糯似蜜,一口下去,清甜从舌尖漫到心底,是秋日最直白的馈赠。
柿子还能做柿饼。柿饼模样虽算不上精致,通体裹着一层厚厚的白霜,看起来朴实无华。但咬开之后的内里,却是格外叫人难忘——入口是浓郁的甜意,果肉厚实柔韧,带着一种沙沙糯糯的质感。
栗暖市井·炒丰年
当街头炒货店传来“沙啦沙啦”的声响,栗子香沿着微风弥漫在街头,便知秋日序幕已被掀开一角。
新炒的栗子油亮、热乎,轻轻一捏,“咔”一声脆响,便能露出金黄油润的果仁,入口,滋味在舌尖转了个圈又落下,仿佛吃下了整个秋天的甜蜜。
再说板栗烧鸡,则是萧山人家餐桌上的常客。炖到软糯的板栗,吸收了土鸡的丰腴汤汁,更增香味。出锅时,鸡肉鲜嫩多汁,板栗香甜,两者交融,美味又上一层。
蟹逅秋味·品本真
“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萧山人吃蟹,向来是讲究时令与品质的。
秋日的梭子蟹最为肥美。做法简单。清蒸梭子蟹,只需蘸些酱醋,便能激发出其本真美味;爆炒也宜,将调料的辛香与蟹肉的清甜融合,一上桌,便成焦点。
还有那大闸蟹,此时,肉质虽未至最盛,却也已能在菜市场里寻到踪迹——尝鲜买回家,或清蒸,或水煮,简单烹饪,便能展现出其鲜美,揭开蟹盖,满眼金黄橙红,轻轻一吸,蟹膏鲜美,蟹黄醇厚,令人回味无穷。
藕蕴秋甜·煨暖意
秋天吃藕,胜过吃肉。此刻的秋藕最是补人,味清甜,正能抚平秋日的燥气。
在萧山,藕的吃法多样。若是爱甜,桂花糯米藕则为经典。糯米塞入莲藕孔中,慢火熬煮至软糯粘绵,出锅后淋上糖桂花,咬上一口,甜而不腻。
若爱咸香,一盅莲藕排骨汤最能暖人心胃。鲜嫩的排骨与清甜的秋藕一同慢炖,藕块变得粉糯拉丝,汤汁清中带甜,每一口都落胃。
江风献鲜·烹秋韵
秋风不仅送来了桂香,也催肥了这水中的鲜美。
江鳗,被称为“水中软黄金”。在萧山,江畔新鲜打捞的鳗鱼,洗净沥干切成段,加入少许葱、姜后,直接摆进笼屉蒸熟,只需辅以一碟酱油,一夹一蘸,便吃得人眉飞色舞。
而“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的诗句,说的正是此时的钱塘江鲈鱼。鲈鱼,肉嫩、刺少、味鲜,做法也随心,可清蒸、可红烧、可煲汤。本地食肆多以清蒸处置,辅以姜片、葱段,大火快蒸,最大限度锁住其原汁原味。出锅后,鱼肉洁白如玉,肉质嫩滑,只需淋上少许蒸鱼豉油,便是秋日里最惬意的享受。
从山间的柿林,到江里的时鲜;从街头炒栗的焦香,到家中炖汤的暖意——萧山的秋天,就这样被收纳进一道道充满地域特色与时令智慧的食物里。它们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生活的艺术,承载着这片土地的记忆与温情。
这个周末股票配资8倍平台,不妨放慢脚步,用一次寻味之旅,去品尝萧山秋日的深沉与丰饶,把这一季的鲜美,妥帖地收藏进心底。😋😋😋
发布于:北京市恒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