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孙小程)“去年的‘十八金刚机器人阵列’更多是静态招手等基本功能,而今年,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能进行动态展示,WAIC也成了人形机器人的技能大舞台。”在WAIC2025现场,谈及观展后的感受,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向上证报记者如是说道。
在他看来,此次WAIC上的人形机器人展品主要有三方面亮点。一是成本大幅降低。得益于具身智能技术的赋能和核心零部件的创新,现在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显著提升,但成本反而大幅下降。“今年高端机型可能在50万元左右,这放在以前已经是很低的价格了,还有企业推出了几万块的产品,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制造业的优势。”
二是“大脑小脑”控制系统的突破。虽然这两年机器人硬件形态已经很丰富,但智能控制一直是行业短板。江磊今年走访发现,几乎所有企业都开始应用大模型或VLA技术,机器人不仅能够交互响应,还具备抗干扰和动作泛化能力。
三是训练场建设成为共识。当前行业普遍面临具身智能语料库不足的挑战,与主要依赖文本数据的传统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同,具身智能所需的数据集具有显著的多模态特征——不仅需要基础文本信息,还必须整合动作指令、环境光线变化等物理世界参数。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加紧建设专用训练场。
WAIC展览上,多款人形机器人以娱乐表演为主,这是否是一个必要的市场?江磊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路径,应该从文体娱乐这类公众关注度高的场景切入,这符合新技术推广的普遍规律。“就像当年飞机刚发明时也是从表演开始,逐步发展到实用阶段。”
在他看来,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落地应该分三步走:先发展文体娱乐服务,再进入工业领域,最后进入家庭民生场景。这个路径既符合技术演进规律,又能有效培育市场。
谈及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节点,江磊预计,在现阶段,通过优化数据采集精度,机器人可胜任无人零售、银行导览等厘米级精度要求的服务工作。3年至5年,随着高精度传感器部署和数据积累,预计机器人将实现毫米级作业精度,拓展至工业制造等专业领域。5年至10年,重点突破运动控制与情感交互技术后,最终实现机器人在家庭服务场景的全面落地。
“2025年可能在未来是值得纪念的一年,我们人形机器人走、跑、跳的问题都有了解法,而且解法的句号是由我们中国企业画上的。但下一个竞争点,尤其是能干活这件事儿股票配资网站大全,全球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有机会定义新的行业标准。”江磊说。
恒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